听松阁

枕边听松语,槛外看潮生。

兰陵王·柳

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创作背景   自从清代 周济《宋四家词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赏析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创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 诗,也曾写过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鉴赏   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

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创作背景    贺铸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赏析   此词全篇咏写荷花,借物言情,暗中以荷花自况。诗人咏物,很少止...

盐角儿·亳社观梅

宋 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 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 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是一首咏物之作。 赏析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徐培均《 秦观词新释辑评》认为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岁暮,创作地点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洞仙歌·冰肌玉骨

宋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鉴赏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

望海潮·洛阳怀古

宋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 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八六子·倚危亭

宋 秦观

倚危亭。 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 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创作背景   此词为一首怀人之作,写于元丰三年(1080),适时 秦观三十二岁,还未能登得进士第,更未能谋得一官半职。然孔子曰:“三十而立。”在这种处境下,忆想...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

破阵子·春景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创作背景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

玉楼春·春景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一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

青门引·春思

宋 张先

乍暖还轻冷。 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 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

踏莎行·春暮

宋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

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赏析...

调笑令·边草

唐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唐 顾夐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赏析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是情人怨恋相思之词。此词运用白描...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鉴赏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创作背景   此词作品背景已经不详。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赏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

花非花

唐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创作背景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