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阁

枕边听松语,槛外看潮生。

忆江南·江南好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

《忆江南》三首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唐 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陽,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鉴賞】 上阕写景。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暮春景象:南园里轻薄柳絮随风飘来,堆积得满地皆是。”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够叫人心烦的了。霎时间又下起绵绵细雨,更给人无端增添了凄凉之感。雨总算是停下来了,可是天空中已经是斜陽西坠,只见那零落的杏花,依旧散着芳香。但落...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南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鉴赏】 此首后主北上后追赋之词。上片,极写当年江南之豪华,气魄沈雄,实开宋人豪放一派。换头,骤转被虏后之凄凉,与被虏后之憔悴。今昔对照,警动异常。”最是”三句,忽忆当年临别时最惨痛之事。当年江南陷落之际,后主哭庙,宫娥哭主,哀乐声、悲歌声...

清平乐·别来春半

南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鉴赏】 此首即景生情,妙在无一字一句之雕琢,纯是自然流露,丰神秀绝。起点时间,次写景物。”砌下”两句,即承”触目”二字写实。落花纷纷,人立其中;境乃灵境,人似仙人。拂了还满,既见落花之多,又见描摹之生动。愁肠之所以断者,亦以此故。中主是写风里落花,后主是写花里愁人,各...

苏幕遮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鉴賞】 此首记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起两句,记午睡起倚楼。”过尽”两句,寓情于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可见凝望之入、凝恨之深。眼前但有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己。末句,揭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泻,别具丰神。

望江南·闲梦远

南唐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鉴赏】 此首写江南春景。”船上”句,写江南春水之美,及船上管弦之盛。”满城”句,写城中花絮之繁,九陌红尘与漫天之飞絮相混,想见宝马香车之喧,与都城人士之狂欢情景。末句,揭出倾城看花。亦可见江南盛时上下酣嬉之状。

望江南·多少恨

南唐 李煜

多少恨,咋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鉴赏】 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坂,无处可停。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昨夜所梦者何?”还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深,自不待言。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南唐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帷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鉴赏】 此首由景入情,写出人生之烦闷。夜来风雨无端,秋声飒飒,此境己令人愁绝,加之烛又残,漏又断,伤感愈甚矣。”起坐不能平”句,写尽抑郁塞胸,展转无眠之苦。换头,承上抒情,言旧事如梦,不堪回首。末两句,写人世茫茫,众生苦恼,尤为沉痛。后主词气象开朗,堂庑...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

卜算子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这是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作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上片写梅花际遇。首句写生于荒郊,一似遭人白眼,次句写“寂寞”,孤独冷落,备受摧残。下片写梅花品格。不争荣名,不计恩怨,骨化形销,持节不变。凌风雨而开放,留芳香于人间。陆游心目中梅品,正是一己人品之象征,乃诗人...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此词为抒写相思失落,幽居惆怅之作。起首二句艳丽:偶见丽人,翩若惊鸿。次四句芳思:揣想谁人天赐艳福,得与其人花前月下、朱户雕窗、共度华年。再二句赋词:无端逗起多情,久伫蘅皋,思绪缭乱,提笔摅怀。末四句闲愁:...

蝶恋花

宋 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蘋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赏析】   此词为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景。“几许”三句以柳阴、游丝意象组合成浓阴清凉、游丝弥漫的富有暮春时节特征的景象,柳阴浓茂则暗示出柳絮必多。“天际”二句乃词人悬想之词,暗示词人与金陵某位女子有类似桃叶渡江的恋情,并在妇女洗衣的白蘋洲分...

蝶恋花

宋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作题一作“春景”。上片写暮春自然风光。从郊游少年的视角,由小到大,由近渐远地展开,极富层次感、色彩感和运动感。“天涯何处无芳草”,既是对暮春景色拓开一景,又点化游春少年的惆怅,引发下片境界。下片写自然背景中的人事:一道短墙...

水龙吟

宋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   本词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想离家出走、万里寻郎的思妇。杨花虽然像花,但没有鲜艳...

卜算子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   此词咏伤春伤别,构思新颖。其略去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起首便着眼于山水,用作两譬: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强调伤心人面部表情的痛苦,无以复加。三、四句则紧承以上二喻作进一步的形象强调:行人去的地方,正是“眉眼盈盈处”,将人...

汉江临泛

唐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 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 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 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 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 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

将进酒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重阳”或“九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亡故。此词在其夫亡后...

武陵春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

如梦令

松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 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意十分蕴藉含蓄,通篇无一字正面表现思情别绪,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

木兰花

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怨,语意却极柔婉,饱含着无限的爱与思念,上片描述离愁情景。“绿杨”二句写长亭送别,一个“抛”字传达出“年少”者重功利,轻情爱的冷淡与薄情之态度,为下片“无情”做一铺垫。“楼头”二句丽语精工,生...

鹧鸪天

宋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想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对佳人苦苦的相思之情。上片写往日的欢聚。“彩袖”代指佳人,“当年”点明是往事。“殷勤”、“拼却”,见情意之笃。“舞低”二句,晁补之称其词“风度闲雅,自是一家”。月被舞低、风被歌尽,情绪之高...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宋 赵佶

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